本期开始之前,小编想真诚的问你一个问题,你的微信“相亲相爱一家人”有没有那种....离谱的东西。
没错,就是什么“米线是塑料做的”“西瓜打针变甜”什么的。
这是小编随机搜到的博主主页简介,你一打开他们的主页,简直和之前出现的 #老登夜行 有得一拼,套路也是极其相似。(感兴趣的自己搜“实话”关键词)
上来要么夸大标题先来个“可怕、太可怕了”“你身边的这种XX还在使用/吃么”或者干脆阴谋论一波“我知道我这话会动摇一部分人的利益巴拉巴拉”。
先用这些话把你胃口吊起来,然后利用你对食品、医疗、工业等等的不了解,添油加醋的炒作本来很平常的地方,引起你的恐慌。
当然,对于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来说,辨别这些简直“一眼假”的内容。
但是吧,总有家里的人,不明白具体的流程,把这些东西往“相亲相爱一家人”转发,你还不能辟谣。
比如之前口罩时间,大蒜酵素能根治病毒......你懂吧,味道很大,一度令我嗅觉细胞失灵。
还记得区区5、6年前,也许是害怕新事物带来的未知风险,许多家长还在对科技和网络持保守态度。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互联网的普及,实质上应该是短视频的普及,使得许多文化水平稍低的人群得到了轻松上网的权力。
数量众多的短视频以它们直观、易于消化的特点,逐渐吸引了中老年人群的注意。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些不负责任的自媒体人利用这种平台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或彻底的谣言。这些营销号公司深知老年人在信息辨别上可能不那么敏锐,因此经常故意制造或夸大新闻,以此吸引老年观众的眼球。
不幸的是,这种“假曝光,真捞钱”的做法最终使得无良自媒体获得了他们想要的流量,而被一口一个家人们的中老年人却只是他们捞钱的工具罢了。
或许,这种流量盛宴......在即将到来的“网证”时代,会有更有利于大众的解决吧。
终究闻“网”色变的那群人,终还是成为了网瘾者~
评论